国际组织求职素养提升第二期
联合国国际公务员制度和
联合国实习任职的有效途径
主题讲座
干货总结
2025年5月27日下午,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“国际组织求职素养提升第二期——联合国国际公务员制度和联合国实习任职的有效途径”主题讲座在教四101教室成功举办。
展开剩余81%本次讲座嘉宾是王纪元老师,王老师结合自身三十余年联合国系统从业经验,围绕联合国公务员制度架构、岗位设置、核心胜任力框架以及青年人才入职渠道进行了系统讲解,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“入联”之路,快来回顾本次讲座的干货内容吧!
一、中国在联合国的角色
讲座开篇,王老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,强调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,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。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,还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,近年来在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中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不断增强。越来越多的中国籍人员在联合国秘书处、专门机构、基金方案等任职,承担实质性事务,这为我国青年参与国际组织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二、联合国公务员制度体系
王老师指出,联合国的组织体系包括六大主要机构(如大会、安理会、经社理事会等)、多个地区委员会以及大量基金方案与专门机构(如UNDP、UNHCR、ILO、WHO、UNESCO等)。这些机构分布全球,职能各异,但其公务员制度遵循统一的人事政策、薪酬体系、职级设置、养老体系和雇佣准则,由国际公务员制度委员会(ICSC)统一协调与监督。
三、联合国岗位类别与晋升体系
联合国体系由六大主要机构、地区经济与社会委员会、专项基金与方案以及众多专门机构组成。公务员系统分为专业人员(P类)和通用服务人员(GS类)两大类,P类岗位从P1至P5依经验和职责层级逐级递升。P类主要承担技术与政策性工作,GS类则更多支持行政与后勤工作。联合国采用全球统一的职级体系、薪酬标准及福利保障,并鼓励跨地区、跨机构轮岗流动,是一个高度制度化的全球公务系统。
四、任职要求与胜任力框架
申请联合国职位不仅需具备相关学历和工作经验,更要体现出其认可的价值观和胜任力。核心价值观包括:诚信、专业精神和尊重多样性;核心能力包括沟通、团队协作、计划组织、责任感、创新意识、客户导向、持续学习及技术意识。具有管理职责的岗位还需展现领导力、战略眼光与绩效导向。
此外,联合国近年大力推行“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框架”,倡导包容(Inclusion)、正直(Integrity)、谦逊(Humility)与人道主义精神(Humanity),在组织文化和职业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五、入职联合国的三条主要路径
01
联合国实习项目(Internships)
是高校学生了解联合国、积累国际组织工作经验的首选渠道,覆盖UNDP、UNHCR、UNICEF等多个机构。2026年起,秘书处将对实习政策进行重大改革,包括统一管理、提供津贴、打通入职通道等举措,进一步提升项目吸引力。
02
青年专业人才计划(YPP)
针对32岁以下有专业背景的全球青年设立,是目前进入联合国正式岗位的重要通道之一。选拔周期较长(约10–12个月),含资格筛选、笔试、面试等多个环节,遴选标准严格,竞争激烈。
03
初级专业干事计划(JPO)
由各国政府(如外交部或教育部)与联合国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实施。申请人需经政府推荐方可参与,任期2年,表现优秀者可转为正式职员。该项目兼具培训与聘任功能,体现国家层面对青年国际化发展的高度重视。
六、求职准备与能力建设建议
王老师指出,申请联合国职位不仅要有学术背景,更需具备系统的职业能力和心理准备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:
专业技能:英语表达与写作能力、政策研究与分析能力、项目管理与组织能力、数字与AI工具运用能力。
核心能力:沟通协调、多元文化适应、快速学习、团队协作。
职业准备:建议尽早明确目标,关注UN Careers网站、国家留学基金委招聘项目及各类招聘信息,积极参与模拟联合国、志愿服务、实习项目,提升综合竞争力。
专业技能:英语表达与写作能力、政策研究与分析能力、项目管理与组织能力、数字与AI工具运用能力。
核心能力:沟通协调、多元文化适应、快速学习、团队协作。
职业准备:建议尽早明确目标,关注UN Careers网站、国家留学基金委招聘项目及各类招聘信息,积极参与模拟联合国、志愿服务、实习项目,提升综合竞争力。
本次讲座持续两个多小时,王老师凭借丰富的亲身经验和权威的职业解析,帮助同学们厘清国际组织工作的制度,理性规划个人发展路径,并解答同学们关于当前实习探索中面临的问题。他勉励同学们:“Be able to articulate and deliver results, be diligent in learn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.”
发布于:北京市